• 綜合咨訊/Consultation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動態 > 綜合咨訊

     

    下好創新“先手棋” 系統推進制造業創新發展
     
        制造業是創新活動最為集中、最為活躍的領域,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、受益方。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調研時指出,要統籌推進科技創新、產業創新、企業創新、產品創新、市場創新“五大創新”。建設制造強國、制造強省,必須把創新擺在全局發展的核心位置,下好創新“先手棋”,系統推進制造業創新發展。
     
    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
       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永恒主題、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,是大潮流、大趨勢、大棋局。當今世界,創新已成為最鮮明的時代特征,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抓創新就是抓發展,謀創新就是謀未來。
        從人類發展歷程來看,創新始終是國家強盛之基、民族進步之魂。 16世紀以前,我國曾長期保持科技創新的領先地位,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強國。近代工業革命以來,英國、德國、美國等抓住科技革命的機遇,先后崛起成為世界強國,無不依賴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。而同期的中國與多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,導致落伍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,各國積極強化創新部署,創新再次成為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和大國較量的新賽場。
        從區域競爭發展來看,創新始終是一地一域追趕領跑的法寶和利器。當前,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突破,區域競爭的實質就是創新發展的競爭。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區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,根源在于他們有登高望遠的世界眼光和永不停歇的創新精神,在于他們勇于探索創新,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。
        從企業成長規律來看,創新始終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。經濟新常態下,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融資難、用工難、盈利難、轉型難、成本高的難題,其根源就是創新能力不足。新形勢下,技術、制度、人才和企業家才能等創新要素的貢獻越來越大,企業必須更多關注創新、專注創新,著力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,實現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。
     
    創新需要認知層面上的三維協同發力
        理念引領觀念,觀念決定行動。認知不到位,行動難自覺。理念創新是“腦動力”創新,制度創新是“源動力”創新,文化創新是“軟實力”創新,三者協同發力,將產生強大的發展推動力。
        以新發展理念增強創新自覺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“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”五大發展理念,其中創新居于首位。理念創新是各類創新活動的思想靈魂和方法來源,理念不創新,一切難創新。與發達地區比較,創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差距,創新發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短板。經濟新常態下,越是欠發達地區,越要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,通過勇往直前的改革創新,破解新難題,培育新動能,打開新局面,實現新跨越。
        以制度創新激發創新活力。制度創新是最根本的創新,政府要在搭平臺、出政策、優環境、建制度上作為。要以問題導向來推進改革,下決心、動真格破除體制機制障礙,構建一整套的制度支撐體系。要大力推行簡政放權,不斷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落實好權力清單、責任清單、涉企收費清單、公共服務清單、中介服務清單,構建起有利于創業創新的政策保障體系。要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,圍繞高層次人才引進、人才評價評定與雙向流動、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、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,制定更有突破性、更具吸引力的招才引智激勵政策,特別是注重引進一流的創新團隊,讓更多創新之火盡快形成燎原之勢。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,探索設立產業發展基金,采取“基地+基金”、“產業+基金”模式,推進產業鏈、創新鏈、資金鏈、政策鏈的精準對接,把政府的資源、市場的機制和社會的資金有效嫁接,讓更多創新之花早結豐碩成果。
        以創新文化培育增強創新自信。培育創新文化是形成創新土壤的核心基因,要厚植創新土壤,弘揚創新擔當精神,營造鼓勵創新、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。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。企業家是社會資源的整合者、社會財富的創造者、社會責任的承擔者,是創新活動中最寶貴的資源。要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,在全社會宣傳一批專注實業、執著創新、誠信擔當的企業家典型,營造尊重、保護、成就企業家的濃厚氛圍。要大力弘揚“工匠精神”。“工匠精神”是精于工、匠于心、品于行,德國制造靠的就是一大批具備“工匠精神”的產業技術工人。要采取“專家+團隊”、“導師+學徒”、“知識+實訓”等方式,培養一批適應產業發展需求,具有精益求精、追求質量的高技術高技能人才,樹立一批新時期工匠典型。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。創新精神來自創新文化,文化是軟實力,是創新的靈魂。要砥礪創新精神,破除“創新恐懼癥”,提倡敢為人先,敢想敢干。創新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,要完善容錯免責機制,提高創新失敗容忍度,使全社會創新能量充分釋放、創新成果不斷涌現、創新活力持續迸發。
     
    創新需要實踐層面上的五位一體推進
       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,是創造財富的源泉,歷來是創新活動聚集區、主戰場。制造業領域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,需要全要素、全過程、全方位系統推進。
        技術創新是核心。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:“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,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,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。 ”技術創造價值,技術創新是創新驅動的心臟,要圍繞“研發轉化、捕捉尋找、路演展示、向往匯聚”的路徑,充分發揮科學家、發明家、企業家和技能專家的作用,通過模仿創新、延續創新、整合創新、顛覆創新,實現技術創新突破。技術創新離不開平臺載體支撐。要建設類型多樣的孵化器、功能完備的加速器,實現從孵化到催化的延伸。要借助“互聯網+”的聚合效應,著力打造有形與無形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創新平臺。一方面,發揮行業龍頭企業主導作用和高??蒲性核A作用,組建跨行業、跨領域、跨區域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,“十三五”期間在全省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00家、制造業創新中心30家;另一方面,建立健全“互聯網+”創業創新網絡體系,大力培育眾包、眾創、眾籌、眾扶、網上設計、云上制造等新模式,打造一批“雙創”服務平臺,構建制造業開放協同創新體系。
        產品創新是落腳點。創新創造供給,供給引領需求。當前,需求不足,表象是產能過剩,實質是供需錯配,產品供給不能適應消費需求的升級變化和趨勢。要堅持從生產端入手,引導企業開發智能化、個性化、定制化的新品、精品,找準用戶的需求“痛點”,加強創意設計,集成創新、單點突破,推出市場“爆品”,引領市場、引領消費。要堅持品質思維,打造品質企業,推進品質革命,實現精品制造。大力實施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“三品”戰略和“精品安徽”戰略,計劃五年開發省級新產品2000個以上、安徽工業精品500個以上。開展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,加強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建設,塑造安徽質量、安徽品牌的整體形象,把安徽制造打造成精品、名品的代名詞。
        企業創新是主體。企業集成了諸多創新要素和創新活動。企業創新是否有動力、是否有活力、是否有成效,是衡量創新成效的關鍵。創新需要高技術企業引領,發揮其技術資源集聚優勢,開展原始創新、集成創新、整合式創新。傳統企業也有巨大的創新空間,要專注創新,加快科技、管理、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。創新需要執著,只有在一個行業中深耕多年,才知道這個行業的核心問題所在。做專也是創新,專精特新就是用“匠心”和“創新”不懈地提升質量與服務,安徽將在五年內培育3000家以上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。技術改造是推動企業革新進步的永恒主題,安徽正在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,力爭五年完成技術改造投資4萬億元,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。
        產業創新是支柱。創新必須落實到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中,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、配置資金鏈,打通創新技術孵化培育、資本對接、產業加速、產業形成等關鍵環節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,立足安徽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,堅持政策聚焦、資源聚集、力量聚合,聚力攻克電子信息“屏-芯-終端”、新能源汽車“電池-電機-電控”、高端裝備“基礎材料-核心零部件-成套裝備”等全產業鏈關鍵共
    性技術,致力實現新型顯示、集成電路、工業機器人、新能源汽車、智能語音等優勢新興產業由小變大;聚力突破量子通訊、精準醫療、新材料、航空發動機、燃氣輪機、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未來產業;加快傳統產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方向轉型,構建創新型制造業產業體系。
        市場創新是動力。開拓新市場、拓展新領域,深入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支持企業走出去,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、價值鏈、物流鏈,通過制造業服務化、走出去國際化等途徑,加速市場創新,贏得發展空間。推動市場創新,企業必須注重細分區域、細分節點、細分人群、細分需求,注重深耕細作,不斷拓展產業鏈、價值鏈高端環節。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,大規模生產向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轉變,智能制造成為新型生產方式,以生產者為中心加速向以消費者為中心轉變,企業要把眼光瞄準市場,把目光投向需求,不僅要滿足市場需求,更要創造市場需求,引領趨勢和潮流,以模式創新、業態創新、市場創新激發發展潛力。
     
    (摘自:中安在線—安徽日報    作者系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、主任)

     

    国产女同无遮挡互慰高潮视频_欧美视频另类七区_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_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